魏新征 邓州市编办
我本来很有机会去几次卧龙岗的,而或风雨阻隔,或琐事袭扰,几度登临未果。
一个晴天朗日的周末,我又一次来到卧龙岗下。卧龙岗其实只是个土岗,用千抔黄土堆垒成至今的高度,靠诸葛大名博得今日的名声。
山门前的石阶,不高也不陡,我却一级一步,一步一级,走得静定,走得舒缓。我似乎走着一段历史:从躬耕卧龙岗到秋风五丈原,那是一段坎坷漫长的人生之旅。我仿佛能听到当年的风声雨声,仿佛能听到先生的足音萦纡耳际;声声入耳,从久远响彻现世,相叠着我步入卧龙岗的足音,我丈量着历史到现实的距离,也测度着卧龙先生的大气……这石阶,级级延伸,层层递进,一直托着我登堂入室。
在供奉着孔明先生彩塑的正堂,我静默伫立,仰读先生,我真想趋就前去,轻轻叩问:卧龙先生,能否匀我一点智慧,给一个迷惘的后生指点一条正道……先生不语,面容凝肃。相顾无言,惟有一种让人启悟清明的灵气氤氲于正室。两相观照,灵犀相通。我仿佛觉得几次登临未成,这其中该隐喻着先生的某些暗示。——一种文化指令的承传并不需要前辈晓谕而须自我解悟的。
想当年先生才华横溢,入则隐居求志,抱膝长吟,出则指点江山,鞠躬尽瘁。三尺微命流泻着纵横万里的豪情,蜗居草庐,却有心怀天下的胸襟,那是怎样一种大智大勇和善待生命的安详!
走在岗上,我始终步履轻轻,我怕惊醒了一个远年精灵的治平美梦。端坐千载的卧龙先生仍在为自己笃奉蹈之的信念执著守侯,以至万年!
我边走边想,忽然觉得我从生下来就这样走着:道路两边有花有草,有声有色,却需我们自己去选择该追求什么,该淡泊什么——我正是这样走着我自己的路,攀登着我自己的高度。
伫立岗上,俯瞰岗下,万类晴天,尽收眼底,比起在岗下,视域开阔,心底自然也就旷达。俯仰之间,我似乎视接千载,意通万里。我的眼光,连接着历史的天空;我的思绪,飘渺在未来无限遥远的天极……
走出山门,我才发觉忽略了一个简单事实:山门正傍着一条通途,卧龙岗隐居在城市边缘,从历史中走来,与现实接壤,这种意象无意中也阐释了卧龙岗未来的归宿和走向。
处身俗世,能突围世俗,洁身自好,站出一方净洁幽远的空间;身居方寸,胸有经营天下的宏图。那该是怎样一种生命状态的张扬和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