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委编办严格落实放权赋能改革精神,通过打好“先行先试”、“调研评估”、“动态调整”三张牌,持续为开发区赋予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最优营商环境赋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一、打好“先行先试”牌,创新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原则,信阳市先行先试,率先完成省委、省政府对开发区的放权赋能工作任务。一是在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后,主动召集市直相关部门开展会商研究,梳理适合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需要,且能够承接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通过梳理研讨,先后两次分批赋予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为高新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是按照“三化三制”精神,着力推动多项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市管各开发区,实现放权赋能全覆盖。同时结合我市开发区实际需要,将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证核发等多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开发区,实现了按需下放。三是精心指导、积极推动县区向所管理的开发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县区在完成第一次省下放权限基础上,结合实际自主研究确定多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县区管理的开发区,并制定权责清单,向社会公布,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动力。
二、打好“调研评估”牌,精准科学为开发区放权赋能
我们坚持“调研先行、跟踪评估、动态调整”的原则,在赋予开发区各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及时开展下放效果的调研评估。一是成立调研评估工作组。市委编办主要领导亲自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定期针对各类开发区承接下放的经济管理权限情况和履职运行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及时提出优化调整意见建议。二是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市委编办牵头,定期召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职能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针对开发区未能承接和承接不到位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行研究,分析原因,商讨解决办法,及时优化调整。三是注重实际运行效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调研评估发现的长期没有办件事项的低频权限、实际履职运行中难以办理或实际降低群众办事效率的权限进行重点分析研判、论证评估,及时建议调整,切实将开发区接得住、用得着的权限放下去。
三、打好“动态调整”牌,将接得住用得着的权限下放给开发区
结合调研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各开发区的意见建议,通过逐条分析、逐项研判,确定权限调整意见,并以《社会管理职能移交确认书》形式,及时优化调整。近年来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对开发区不能承接的权限,移交相关县区承接。在直接赋权的同时坚持“量体定制”,根据基层的各项体系架构状况量身打造赋权清单,及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动态调整方式精准赋权,完善了基层政府功能,初步破解了“车大马小”、“看得见管不着”等难题。后续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政策和有关精神,及时调研评估、协商会商,动态调整下放权限,切实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