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是党 二十 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 鹤壁市高度重视 学前教育 工作 ,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30余所,增加公办学位4000余个, “ 入园难、 入园贵 ” 一定程度得到 缓解。 但随着 新生人口的减少,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为此,聚焦学前教育 资源 合理配置、打破 体制机制 堵点难点 等 人民群众关 心的热点问题,鹤壁市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围绕 学校布局、人员编制和财政保障等关键环节 开展调研, 提出 切实可行的 管理创新 意见。
一、学前教育 基本情况
(一)概况。 幼儿园分为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公办园是指由国家机构举办,或者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街道、村集体利用财政性经费或者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举办的幼儿园。民办园又分为营利性和普惠性幼儿园,其中通过教育部门认定、面向大众、质量合格、接受财政经费补助或政府其他方式的扶持、收费执行政府限价的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截至目前, 鹤壁市 共有幼儿园499所:公办园177所,占比为35.47%,其中教育部门举办175所,地方企业举办1所,集体举办1所;民办园322所,占比为64.53%,其中普惠性民办园256所,营利性幼儿园66所。
全市在园幼儿53743人:公办在园幼儿22252人,占比41.40%;民办在园幼儿31491人,占比58.60%,其中普惠性民办在园幼儿26327人,营利性在园幼儿5164人。
(二)市、县区幼儿园情况
1. 基本情况。学前教育实行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举办学前教育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实行属地管理。市、县区幼儿园设立情况,以及近三年在园幼儿变动情况见下图:
从地域分布上看, 县城和主城区(淇滨区) 幼儿数较多,合计约占全市80%。从时间跨度上看,2020至2023年 新城区(开发区、示范区) 在园幼儿有所增长, 县城和老城区(鹤山区、山城区) 逐年递减,市直、 主城 区基本平稳略有波动。
2. 公办幼儿园情况。我市公办幼儿园有三种举办模式:一是由编制部门审批设立的事业性质公办园,共计41所;二是依托小学举办学前班,共计88所;三是公建民营幼儿园,即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和出资兴建幼儿园,委托具有办园资质的社会团体、社会机构或个人管理运营,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幼儿园,共计46所。各类型公办园幼儿数见下图:
近年来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多种形式壮大学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扩大公办幼儿园覆盖面。如浚县农村幼儿较多,通过利用部分闲置农村教学点,依托农村小学办学前班的模式增加学前教育供给; 淇滨区、山城区、示范区等市城区 ,主要采取公建民营方式满足学前教育需求;按照国家关于 “ 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 ” 的要求,浚县、淇县教育部门新成立一批事业性质公办园,如近两年浚县教育部门所属幼儿园增加12所,核增事业编制240名。
二 、 趋势分析及运行情况
(一)入园幼儿趋势分析
1. 新生儿情况。与全国新生人口数据进行对比,我市新生人口趋势与全国统计数据基本趋同。2016、2017年为二胎政策形成的生育小高峰,2018年回归正常后生育率逐年走低。 全国 新生人口2017年1723万 , 2022年 为 956万,降幅为44.5%;我市 相对应 由1.735万降到1.098万,降幅为36.7%。
2. 2025年 在园幼儿 预估 。2022年在园幼儿数 为 2017年至2019年新生儿 ,共计 48519人。 2025年 在园幼儿数 为 2020年至2022年新生儿 ,共计 35910人, 综上 预估2025年比2022年在园人数减少13973人,下降26%。
(二)2022年与2020年幼儿园对比
鹤壁市 2022年幼儿园比2020年减少60所,缩减10.73%;在园幼儿减少5744人,缩减 9.66%; 教职工人员减少1111人,缩减 15.5%。具体情况见下图:
1. 民办幼儿园。2022年民办幼儿园相比2020年减少62所,下降16.1%;在园幼儿减少5843人,缩减 15.65% 。民办幼儿园受疫情和新生儿减少冲击较大,加之总体竞争力不如公办幼儿园,近年来民办幼儿园关停较多。
2. 公办幼儿园 。 按照中央、省关于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要求,三年来我市公办幼儿园增加2所(事业性质幼儿园增加1 4 所、学前班减少3所、公建民营幼儿园减少 9 所)。在园幼儿略增99人;其中,事业性质的幼儿园减少517人,学前班减少1101人;公建民营幼儿园增加1717人。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 一是农村幼儿园存在规模小、效益不佳的问题。幼儿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农村人口密度偏低,其幼儿园规模普遍较小。 目前 , 全市幼儿园在园人数平均119人(不含学前班),其中城市156人、县镇123人、农村83人。农村幼儿园规模 仅为 城市幼儿园的一半,规模小影响办园效益。
二是民办幼儿园经营困难。民办园收费主要是保育保教费,收费普遍偏低。随着新生儿的减少、公办园规模扩大,今后将对民办园形成较大冲击。如浚县四分之一的民办园惨淡经营,濒临倒闭。若公办园维持现有规模不变,以近三年的新生儿进行测算,到2025年民办园相比2022年,在园人数预计将由31491人减少到 17518 人,缩减 44.4 %,势必出现民办幼儿园关停潮。
三是主城区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幼儿园 “ 入园难 ” 问题突出。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主城区公办幼儿园,由于财政资金能够给予一定扶持,加之办园环境优质,收费合理,往往一位难求。如市直的实验幼儿园和淇滨区3所公办幼儿园,每年报名人数严重超过招生计划。以淇滨区事业性质公办幼儿园为例,2022年计划招生100人,报名700余人,只能通过摇号确定入园资格 , 家长意见较大,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问题。
四是公办幼儿园覆盖率偏低。根据教育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应达到 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应达到50%。目前我市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到90%。但公办园幼儿占比为41%,尚未达到标准,尤其在人口集聚的主城区以民办园为主,如主城区的公办园 在园幼儿占 比平均仅为32%。
(二)事业编制难以按标准供给
根据《河南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要求师生比为幼儿园1:15。若公办幼儿园均纳入机构编制管理,按现有在园幼儿数核算,需事业编制1483名,实际配备568名,缺口915名,缺口比例达到62%。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县区基本都在满编运行,难以拿出足额事业编制用于学前教育。
(三)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1. 民办幼儿园。财政投入不足是阻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费是保障幼儿园运转的基础,尤其是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经费来源有限,基本参照公办幼儿园标准收取。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通知》,县区按照 “ 每生每年200元标准 ” 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奖补,但由于县区财力有限, 个别县区 奖补不能及时足额兑现 , 民办普惠园只能通过压缩各项教育经费开支来维持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