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洛阳市洛龙区委编办率先开展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多措并举打破教育体制机制瓶颈,努力打造洛龙教育高地。
一、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教育机构布局
一是优化中小学布局,根据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将教育职能弱化、任务不饱和、规模较小的学校整合为学生规模较大学校的分校,从而优化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教学点的设置。为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覆盖面,近年来,洛龙区先后设立太康东路小学、开元小学、龙城双语学校等几所公办学校。
二是加强学前教育工作力量,设立幼儿教育指导机构,统一规范指导全区学前教育相关工作,同时调配事业编制用于充实学前教育队伍;设立洛龙区第一实验幼儿园等多所公立幼儿园机构,实现全区公立幼儿园均衡布局、以点带面、覆盖城乡,扩大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并通过选调、公开招聘等形式,将一批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充实到学前教育机构,为洛龙区的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调整教师结构,盘活编制资源
一是扩充资源,在增加基数上想办法。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教师编制和人员紧张的教育现状,争取更多的教师编制。同时采用面向研究生及重点院校免费师范生直接招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选拔优秀教师,加快教师队伍力量补充,为有力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员保障。
二是盘活存量,确保现有编制资源高效利用。每年根据各所学校学生增减情况,结合城镇化进程,按照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要求统筹调剂,将被整合的教育职能弱化、任务不饱和、规模较小学校的编制资源统筹用于中心学校统一分配。并收回民办学校教师编制及人员,将收回的编制人员资源统筹用于补充编制人员紧缺的学校。从而达到合理配置人员编制,平衡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和人员的目的。
三是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的教育机制,协同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积极组织推行 “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核定洛龙区教职工编制总量,盘活现有教育编制资源,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充分考虑实际需要,统筹分配各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维护好教职工合法权益为目的,通过双向选择、平等竞争、重新聘任岗位,实现全区教师队伍“重新洗牌”。打破用人上的终身制,从而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有效提高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益,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建立“教师周转库”
洛龙区作为城市新区,新增人口多、生源增长较快,在编教师的招聘因程序较多等原因,与生源增长相比有一定滞后性,导致师生比失衡,因此各学校曾采用大量聘用代课教师的方式进行缓解,但是代课教师队伍存在流动性较快、教学质量不稳定等情况,不利于我区长期的教育质量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洛龙区委编办探索建立“教师周转库”制度,采用政府购买教师作为正式在编教师的预备队,根据下年度学生增长情况以及在编教师退休或离职情况预估数据,建立在编教师的“预备队”。按照在编教师的标准,采取相对简化快速的程序提前招聘政府购岗教师,跟岗培训成熟后,根据其考试、考核及表现情况择优进入在编教师行列。通过建立“教师周转库”可使该区教师队伍形成编内编外相结合、中坚力量与新生力量有传承的梯次配置,有助于该区在短时间内打造全市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