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濮阳市委编办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审计方法,强化审计监督,扎实开展机构编制审计,有效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一、问题导向与规范导向相结合,促进审计标准化。该办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等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编制《濮阳市机构编制审计指导手册》,锁定机构编制审计内容,包括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执行情况,机构改革方案贯彻落实情况,机构设置情况,编制使用情况,领导职数管理情况,按编制核定人员经费情况等六大类。根据审计内容,编制10个部门资料清单,设计14种格式化配套表格,对违规违纪情形、定性标准进行明确,对审计流程、工作规程进行完善,不断提升审计的规范化水平。
二、传统审计与大数据审计相结合,促进审计精准化。根据被审计对象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传统审计、大数据审计等多种方式开展审计。通过查阅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干部任免文件、干部调动介绍信、工资审批表、机构编制审核通知单,走访了解被审计对象任职以来机构编制管理情况、人员增减情况、干部调整情况等,实地查看是否存在违规设置机构、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同时针对人员数据海量的问题,综合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大数据方式对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不断提升审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三、线上审计与线下审计相结合,促进审计科学化。通过登录被审计对象门户网站,了解职责履行、机构设置、领导配备等情况。根据线上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实地核查,重点查看机构挂牌、人员在岗等情况,查找是否存在改革不到位、机构未整合或明合暗不合等现象;重点查阅干部花名册、会议记录等,查找是否存在擅自设置领导职数、混编混岗等问题;开展个别座谈,注重谈话引导,增加隐形问题设置,核实是否存在违规进人、吃空饷等情况。线上审计与线下审计有效衔接,拓展审计广度与深度,努力实现审计内容全覆盖、无死角。
四、内部联动与外部联动相结合,促进整改长效化。对于审计发现的超编进人、违规设置机构、违规核定领导职数等问题,列入机构编制问题台账,与编办内部科室共享信息,审批联动,在规定期限未整改到位的,暂停受理其机构编制事项,倒逼问题整改。同时加强与审计部门联动,建立审计整改联席会议制度,与审计部门共同反馈问题,共同督促整改,对于屡审屡犯,有错不改的,及时建议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