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效用性” 激发“履职力” 下好“一盘棋”
发布日期:2024-08-05 10:37 信息来源:中共濮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去年以来,濮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要求,不断拓展权责清单应用形式和应用范围,选择部分公共服务事项较多的部门,从明确部门权责事项与核心职能的关联与衔接入手,聚焦清单编制规范度、权责履行全面度、职能配合协同度、任务落实时效度、社会评价满意度等五个维度探索开展部门核心职能履行评估,推动部门知责明责、履职尽责。更好发挥权责清单基础性制度效用促进行政权力高效规范运行。

一、对标《条例》规定,强化决策论证,在科学谋篇布局上下功夫。一是高位谋划。市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对试点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深入研究领会中央、省委编办指导意见,高质高效抓好任务落实。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权责清单与部门核心职能履行评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二是链条论证。将机构编制工作的原则和规定贯穿试点工作始终,按照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等程序推动试点工作开展。市委编办对评估工作实施路径和时序步骤等进行系统谋划,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专题讨论会研讨论证,试点工作方案两次提交市委编委会集体审议,确保了试点工作谋划科学和方向正确。三是靶向调控。组建联络员队伍,负责对接试点部门专班,定期召开推进会议,做到情况反馈及时,进度掌握详细,实时发现问题,快速查找原因。

二、紧扣系统集成,聚力指标设计,在服务高效履职上出实招。一是立足服务重点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质生产力“战略任务”,由各部门对照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台帐、改革创新台帐等,结合部门权责清单、“三定”规定科学确定部门核心职能,编制部门核心职能目录。将与其相关联的权责清单事项作为履职评估重点,对照查看法律法规赋予部门的核心权责是否有效落实。二是量化评估评价。提高部门对评估结果的认可度,借鉴运用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对重点工作考核结果,按照一定的分值和权重计入评估。设置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42个三是突出正向指引。将正向激励贯穿评估论证事中事后全过程。部门在提高行政效能方面有创新的,在评估基础分值外分档加分,并予以推广。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一码集成、一照准营”商事制度改革中,将“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餐饮服务许可、药品零售许可、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5项行政许可事项“审核合一”,许可时限由最长100多天压缩为1天,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有关做法推广运用至市直11个部门30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

三、整合多方资源,注重创新协同,在构建多维监管上求突破。一是全面提升夯基础。结合机构改革部门职责调整情况,开展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市县两级统一编号、统一名称、统一部门、统一要素形成新的权责清单,完善评估工作基础。二是重点审视找症结。“全面评”与“重点评”结合,重点分析查找无履职痕迹的部门权责事项原因。“自评”与“他评”结合,开展三方评价,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建议。“点”与“线”结合,以重点工作为“点”,延伸了解相关职责落实及存在的问题,与督查考核情况相互印证三是对症下药解难题。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与试点部门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面对面沟通,专题讨论、分类研究、集体研判。梳理出权责清单编制运行、职责任务落实、衔接机制建立等类别问题清单,逐项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措施。如针对市交通运输局“交通工程施工图审批”涉及的多部门衔接问题,进一步细化明确发改、自然资源与规划、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部门职责,联合印发流程图、告知单,提高事项办理规范度和知晓度。

四、建立追踪体系,托底结果运用,在推动提能升级上见实效。一是作为权责清单优化调整的依据。对部门运行频次不高或长期不运行的权责清单事项逐项分析,除去个别依申请事项没有办理需求等客观原因,重点查看该部门是否存在权责清单未及时调整、是否未与相关法律法规准确衔接、在相关方面的履职是否受到影响等,采取发放权责清单调整提醒单方式,督促部门全面依法编制清单,依单规范履职。二是作为机构编制优化调整的依据。如被评估部门从事主责主业之外的人员编制比例偏高或权责事项内部运行存在职责交叉边界不清的情况,意味着该部门人员编制使用效益不高或机构职能配置效益不高,需要酌情调整,详细论证后提出意见提交市委编委会研究。三是作为部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依据。探索将部门核心职能履行情况纳入市直单位领导班子考核范畴,适当提升占比,提高部门对核心职能履行评估工作的重视和配合,推动部门更好地围绕主责主业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履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