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出台十项改革措施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17-09-05 15:09 信息来源: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促进就业创业,切实减轻各类市场主体负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近日,濮阳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全市“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清理规范整合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全面梳理投资项目有关的审批事项,对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进一步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提高部门协同办事效率。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探索建立“管理机构+使用单位+代建单位+工程总承包”项目代建模式。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全面实行网上审批和网上办理,重点推进投资项目核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安评、节能等同步并联审批。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率。

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三十五证合一”“三十八证联办”。全面实施“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归集”的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企业办理证照“部门多次跑、材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等问题。推行企业生产经营“三十八证联办”改革,采取“统一受理、分类办理、集中发证”的方式,对涉及公安、民政等18部门的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等38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联合办理。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深度结合,服务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三是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除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外,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企业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服务。规范中介服务收费,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全面完成中介服务机构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坚决整治“红顶中介”,清除与政府部门捆绑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类中介服务机构一律与审批部门脱钩,切除中介服务利益关联。对清理规范后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

四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2017年实现监管全覆盖。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实现联合抽查常态化。建立完善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合理确定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严格规范随机抽查行为,依法公开并运用随机抽查结果。及时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建立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信息交换机制、效果通报机制、争议解决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

五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涉企证明。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各类证明清理规范工作。对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无谓证明,能够取消的取消,能够互认的互认,做到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分别建立取消和保留的证明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六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涉企服务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延伸。加快建设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集约、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网上政府”。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事项一网通办。加快网上办税大厅和网上非税缴费平台建设,实行发票领用“网上申领、线下配送”。积极探索非税收入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缴纳。推进涉企服务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延伸,实现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双告知”信息推送与认领、“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信息发布、“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中事后监管及部门间联合惩戒、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等相关功能的统一应用和集中展示,实行电子营业执照申领、查询、自助打印等功能一网通办。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电子证照库,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府部门间的共享互用。

七是强化金融服务,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引导信贷服务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坚持“金融工作日”制度,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实施精准融资服务,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信贷扶持,保障市定重点项目信贷需求,提高“三农”、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形成政府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的金融服务联动机制。

八是开放民间投资领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政府投资优先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项目。重点在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推出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帮扶企业制度,开通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实行问题交办制度。

九是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方便纳税人办税。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提升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要抓手,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拓展网上办税功能,提升互联网与纳税工作的融合度,让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走马路”。拓展同城通办和全省通办业务范围,依托金税三期、网上办税服务厅等系统,实现同城通办电子信息传递和共享管理。探索“告知+承诺”和“容缺办理”制度,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税。

十是深入推进收费清理改革,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落实国家各项降费政策,严控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项目。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坚决取缔违规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清理规范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在政府门户网站常态化公开并动态更新。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清单之外的收费一律不得执行。全面梳理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大幅减少收费项目。